中国青年网 曹伟
我是一名00后职场新人。去年7月,带着对新闻行业的赤诚与好奇,我从校园踏进新闻现场历练。视频制作、稿件撰写、账号运营……我逐渐成为一名“六边形战士”。这一年,我的脚步遍及全国20多座城市,乡村振兴、民族团结、基层治理……各种以前从未接触过的题材扑面而来。我尝试以“轻量化、可视化”方式讲好每一个故事,将我的所见所闻变为可感可知的个体叙事。
在实习期间,我就有幸参与“了不起的青春小店”系列报道,记录一家家青春小店的故事。今年,我参与制作的“青春正当时 奋斗同路人”项目专题获评2024中国正能量网络精品专题。
更幸运的是,我一直在新闻现场,一直坚持“可视化”创作。
在新兴技术推动传媒变革的今天,我常常问自己“怎样才不会被淘汰”。于是我深入一个个新闻现场去寻找答案。
现场就是“练兵场”。我能够产出多少作品?我的作品形式如何更丰富?我只会这些吗?
今年4月,我到中国农业大学曲周科技小院采访。
从北京到曲周县,需要先坐高铁到邯郸市区,再驱车一个多小时到曲周县城。中国农业大学曲周实验站在离县城还有30多公里的农村。全县17个科技小院都分布在农村。
在村里当研究生,这听起来就是一件让人感兴趣的事情。
我用两天时间,进麦田,进鸡圈,到各个小院与研究生们交流,他们骑着三轮车载着我驰骋在乡间小道。在村子里生活,洗衣做饭都需要自己解决,我帮他们翻晒南瓜、择菜,同吃一锅饭。越深入采访,越能被他们身上的精神打动,他们知农爱农,为农户解决急难愁盼,以所学知识在乡土一线破难题,把实验室建在田间地头,让青春扎根乡村沃土。
曲周还有几个“中非科技小院”,有非洲留学生在此学习。去之前我对自己的英语口语还是很自信的,但当我与他们沟通后才发现自己的英语有多么“蹩脚”。虽然沟通比较吃力,但还是了解到,他们肩负了许多责任,要把中国的先进农业技术带回非洲,帮助本国粮食产量提升。“这是一件多么伟大的事情。”我想。我脑海里忽然闪过一百多年前,我们的先辈去欧美学习先进技术报效祖国的画面。如今我们让农业先进技术惠及更多国家,令人自豪。
为了把我的所见所闻更加可视化地表现出来,我拍摄了一部微视频,同时搭配图片和文字,组成版面作品发布,那条作品还被共青团中央微信公众号转载,传播效果很好。
不断突破知识盲区,也是不断走出舒适圈的过程,我坚定地把每一次抵达现场的机会都看作是锻炼自己的契机,每一条作品都追求可视化表达。
去年9月,我参与“把青春华章写在祖国大地上”大思政课网络主题宣传和互动引导活动。大型活动如何宣传?热点如何抓取?传播效果怎么更好?这些我都不懂。跟着前辈学,我一边观察一边上手。现场活动不到3个小时,但在同事们的共同努力配合下,我们用一条条霸屏全网的热搜交出了答卷。
网络普法如何深入人心?我还参与了“全国网络普法行”云南站和贵州站的活动,走进苗乡侗寨、边境村落,把网络普法与民族地区工作紧密相连,用小切口、多角度展示当地的普法成果,做到视频和图文并茂的可视化呈现。采写的多篇稿件获得全网推送。
到新闻现场,是为了离真实再近一点。坚持可视化,让真实从纸页间“活”过来,可触可感可共情。作为00后记者,我将用更真诚的笔触传递青春力量,在时代的现场继续书写属于我的答卷。
来源:中国青年报客户端
天创优配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